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与通知公告

“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有关部署安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 2022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目标要求,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与事故防控、应急救援与综合保障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实现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安全事件精准监测、精确预警、精细防控、高效救援,支撑平安中国战略实施。

2022 年度指南部署坚持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围绕特大洪涝干旱、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大规模地质灾害、特大地震灾害、  极端气象灾害、复合链生灾害等监测预警与风险防控,危险化学品与化工园区安全、矿山安全、城市建设和运行安全、火灾高效预防与扑救、特种设备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等风险监测预警与事故防控,以及灾害事故现场保障、抢险救援、救援人员安全防护、生命救护、综合支撑与应急服务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共17个技术方向,在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两个方面,拟启动45个项目,拟安排国拨资金6.23亿元。其中,拟部署青年科学家项目 8 项,每个项目300 万元,拟安排国拨资金 2400 万元;拟部署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 1 项,每个项目300 万元,拟安排国拨资金300 万元。

项目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 1.1)的研究方向申报。每个指南方向拟支持数为 1~2 项,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3 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 核指标。共性关键技术类和示范应用类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 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10 家。项目设 1 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 1 名负责人。对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 以上。青年科学家项目不再下设课题,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3家。项目设 1 名项目负责人,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年龄要求,男性应为 1984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女性应为 198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原则上团队其他参与人员年龄要求同上。

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要求由科研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牵头申报,项目不下设课题,项目参加单位(含牵头单位)原则上不超过 2 家,原则上不再组织预算评估,在验收时将对技术指标完成和成果应用情况进行同步考核。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参照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 号)。示范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进行应用示范。

“每个指南方向拟支持数为 1~2 项”是指:在同一研究方向下,当出现申报项目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可同时支持这 2 个项目。2 个项目将采取分两个阶段支持的方式。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 2 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 特大洪涝干旱灾害精准监测与风险防范技术与装备

2. 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与防控扑救技术与系统

3. 大规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技术与装备

4. 特大地震灾害监测预测预警与风险防范技术与装备

5. 极端气象灾害精准监测预报预警技术与装备

6. 复合链生灾害监测预警、场景推演与综合防御技术装备

7. 危险化学品和化工园区安全技术与装备

8. 矿山安全风险智能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与装备

9. 城市建设与运行安全风险监测和防控技术

10. 火灾高效预防与扑救关键技术

11.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事故防控技术

12. 重大基础设施风险防控技术

13. 现场保障技术与装备

14. 抢险救援技术与装备

15. 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技术与装备

15.1 高集成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

研究内容:为解决应急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集成度不高、 舒适性较差等问题,研发嵌入柔性传感系统兼具热防护与危险化  学品阻隔功能的防护服;研发便携轻质长效的可控降温背心;研究具备生命体征和危险环境感知功能的可穿戴柔性传感技术、数  字化单兵核心通信和定位技术,研发高集成、模块化可穿戴消防  单兵系统;研发基于生命体征和环境信息的应急救援人员作业效 能智能评估与安全预警系统。

考核指标:嵌入柔性传感系统的灭火防护服,可实时监测环 境温湿度和HCN、CO 等至少 6 种典型火场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TPP 值及耐洗涤性等符合《消防员灭火防护服》(XF 10– 2014),具有固体颗粒物阻隔和液体抗渗透功能,固体颗粒物过滤效率≥90%,抗渗透性能优于喷射液密型化学防护服现有国家标 准,重量≤3.5kg;可控降温背心,降温幅度在 0~15℃内可控,重量≤1.0kg,持续工作时间≥1h,降温介质符合火场环境下对人 体无毒、无害及不燃爆等安全性要求;模块化可穿戴消防单兵系统,含可穿戴柔性传感系统、单兵核心通信和定位节点,可实现生命体征监测、危险气体监测、空气呼吸器气压监测、空间定位、红外图像采集、语音图像数据通信、集成显示等功能,重量1.9kg,工作温度-25℃~70℃,连续工作时间≥2h;可穿戴柔性传感系统,可实时监测心率、呼吸、皮温、排汗等生命体征参数, 自供能装置单位面积输出功率≥3W/m2,厚度≤0.5mm,可延展性≥30%,可实现曲面异质集成,复杂变形下信号稳定,连续工作时间≥24h;单兵核心通信节点,可接入宽带自组网,可通过无线集中接收感知装备数据并与后方通信,传输延时≤1s;定位节点,水平定位精度优于 1m;垂直定位精度优于 1m,支持北斗定位,首次启动时间≤40s;救援人员作业效能智能评估与安全预警系统,具备人员热应激、皮肤烧伤等级、安全作业时长及危险区域识别等的预测研判和安全预警等功能,皮肤温度预测偏差≤ 1℃,核心温度预测偏差≤0.5℃,危险区域识别至少包含 6  种典型火场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等级;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6 项,制修订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不少于 3 项;在不少于 6 个消防救援队伍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配套 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15.2 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

研究内容:为解决应急救援人员在抢险救援和执勤训练中高 强度冲撞击伤害问题,研究热–力耦合作用下人体致伤机理与防护原理;研究强冲击作用下不同材料结构多维散能原理,研发具  备抗冲击能力的抢险救援防护服;研究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综 合性能评价模型,研究防护服的抗冲击与工效性能优化方法。

考核指标:提出高温与冲撞击耦合作用下人体躯干致伤数值模拟方法,躯干应力应变误差5%;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力学强度等符合《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装》

XF 633–2006)标准,防割系数≥3,上衣重量≤2.5kg,核心部位抗破片速度≥300m/s,抗击打强度≥100J;在 20J 冲击能量作用下,穿着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的躯干压缩指标≤60mm、 黏性指标≤1.0m/s,颈部受到最大冲击力≤3.1kN,脊柱受到最大 冲击力≤6kN;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综合性能评价模型计算误 差率≤10%;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6 项,制修订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不少于 1 项;在不少于 2 个省级消防救援队伍示范应用。有关说明:青年科学家项目。

16. 生命救护技术与装备

16.1 伤员出血现场快速识别与止血关键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面向灾害事故导致的伤员脏器、大血管及躯干交 界处动脉出血现场快速诊断和止血的需求,研究止血器械体内精  准感知与操控技术,研制快速诊断、介入、止血一体化智能机器  人;研发新型止血器械、快速吸液膨胀的高弹性止血材料,研究  动脉出血紧急高效止血技术;研制新型创面止血、修复材料,并  开展临床示范应用;研究灾害事故现场致命性大出血救治方法。

考核指标:一体化机器人,自由度数不少于 3 个,介入止血工具直径≤2.5mm,长度≥150cm,具备形状感知与力反馈功能,  介入精度优于 1mm,具备判定出血部位、测定出血速度及快速止血功能,机器人系统具备远程操作功能;针对不同部位的止血装备样品不少于 3 套,止血装备组装时间≤1min,使用止血器械后

伤口出血流量降低 80%以上,动脉止血高分子凝胶产品不少于 3 种,5min 内达到止血要求;不同剂型的创面止血材料不少于 3 种,具备快速止血、抗菌、防粘连、促进创面愈合功能,可应用创面≥100cm2,软组织湿态粘合强度≥100kPa,黏附式固化成膜时间<30s,2min 内实现有效止血,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5%,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不少于 1 个;制定灾害事故现场致命性大出血救治规范 1 套,制修订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不少于 1 项;成果在不少于 2 个以上国家级救援机构临床应用。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17. 综合支撑装备与应急服务技术

 

“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2年度”揭榜挂帅“榜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 切实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聚焦高质量发展亟需、应用导向鲜明、最终用户明确的重大攻关需求,凝练形成 2022 年度“揭榜挂帅”榜单,现将榜单任务及有关要求予以发布。

一、申报说明

本批榜单拟启动 2 个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 4000 万元,分别围绕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为重大应用场景,拟解 决超高层建筑外立面 200m 以下灭火等关键实际问题;围绕特大城市外洪内涝灾害防治为重大应用场景,拟解决特大暴雨灾害中  特大城市联防联控脱节、监测预警失灵等关键实际问题。每个榜 单任务拟支持项目数为 1 项,实施周期不超过 3 年。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 5 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10 家。项目设 1 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 1 名负责人。

榜单申报“不设门槛”,项目牵头申报和参与单位无注册时间 要求,项目(课题)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申报团队  数量不多于拟支持项目数量的榜单任务方向时,仍按程序进行项  目评审立项。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二、攻关和考核要求

揭榜立项后,揭榜团队须签署“军令状”,对“里程碑”考核 要求、经费拨付方式、奖惩措施和成果归属等进行具体约定,并  将榜单任务目标摆在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开展限时攻  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在揭榜攻关期间,原则上不得调离或辞 去工作职位。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最终用户意见作为重要考量,通过实地 勘察、仿真评测、应用环境检测等方式开展“里程碑”考核,并  视考核情况分阶段拨付经费,实施不力的将及时叫停。同时支持 多支团队“赛马攻关”的,在关键节点考核后择优进行支持。

项目验收将通过现场验收、用户和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在真 实应用场景下开展,并充分发挥最终用户作用,以成败论英雄。 由于主观不努力等因素导致攻关失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 责,并依规纳入诚信记录。

三、榜单任务

1. 系留式大载荷灭火无人机系统

需求目标:面向超高层建筑火灾快速响应与扑救需求,研究 强环境风影响下基于大载荷系留式灭火无人机平台的灭火剂精准  喷射技术与立体火快速扑灭技术,研制超长距离垂直输送喷射系 统、破玻灭火系统,研制大载荷系留式灭火无人机系统,并开展 示范应用。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1) 大载荷系留式灭火无人机平台。净载荷≥120kg,有效 升空灭火高度≥200m;可搭载喷射系统、破玻系统等模块,具备  侦检预警、物质输送、多机协同、火灾扑救等功能,综合抗风能 力≥6 级。

2) 垂直输送喷射系统。可喷射水、压缩空气泡沫等,压缩空气泡沫灭火剂溶液输送流量≥100L/min,输送高度≥200m,  灭火剂充实柱的喷射有效距离≥20m,连续灭火时间≥3h;可自 动及人工控制灭火剂喷射位置,灭火剂充实柱落点精度≥0.3m。

3) 机载玻璃幕墙破拆与灭火系统。重量≤15kg,破拆距离≥20m,厚度12mm 双层夹胶玻璃破拆时间≤5min,破拆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发生轰燃。

4) 机载侦检预警与防护系统。重量≤20kg,具备现场照明、红外测温、现场图像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及空中预警、安全防护等功能。

5) 集成式综合地面移动平台。可收纳、存储、运输系留式灭火无人机平台、灭火剂垂直输送喷射系统、机载高效破玻系统、  无人机平台水电供给系统、高效压缩空气泡沫溶液供给系统;行驶速度≥60km/h,尺寸满足 GB 7956.1-2014 中消防车外轮廓要求;可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水带与线缆自动收放;现场准备时间≤5 分钟。

6) 示范应用与评价体系研究。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送 审稿)≥1 项,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指南)≥2 项,申请国家知识产权≥3 项,在3类以上外墙结构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演练中进行示范应用。

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3 年,立项 12、24 个月后开展“里程碑”考核。

榜单金额:不超过 1600 万元。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配套经费与 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1:1。

2. 特大城市外洪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应急技术与示范

需求目标:面向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的特大城市联防联控脱 节、监测预警失灵、缺乏重大外洪内涝链生灾害耦合推演技术和  动态风险评估技术等问题,研发流域–城市耦合系统外洪内涝一  体化协同监测与早期风险感知技术,研发城市外洪内涝链生灾害  风险智能预警与定向发布技术,研制流域洪水与城市内涝联合防  控场景三维推演与趋势预测平台,研发城市外洪内涝灾害链风险  规避与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决策智能化系统。具体需求目标如下:

1)洪涝链生灾害精准协同监测技术系统/装备,空间分辨 率达到 100 米级,实现厘米/分钟级洪涝过程的动态监测精度> 70%;早期风险感知技术 4 套,预见期>2 小时。

2)综合考虑实时人口、车流动态信息与三维承载体特性的综合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 1 套,时间分辨率到小时,空间分辨率到街道和街坊单元,定向发布准确率>80%。

3)跨尺度外洪内涝链生灾害动力学模型 1 套,时空分辨率达分钟与米级,场景推演平台响应时间 30 分钟,灾难推演准确率>70%。

4)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决策智能化系统满足业务运行要求, 实现小时级联动,并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评审。

5)编制灾前准备、灾中应对和灾后处置等应急预案 3 部, 城市特大洪涝灾害链综合风险制图、联防联控等技术标准(送审稿)各 1 部。

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 3 年,立项 18 个月后开展“里程碑” 考核。

榜单金额:不超过 2400 万元。

 

“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和榜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

1) 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 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 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榜单任务)相符。

4) 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 项目(课题)负责人应为 196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 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男性应为 38 周岁以下(1984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女性应为 40周岁以下(198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原则上团队其他参与人员年龄要求同上。

3)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 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 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 1 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  与申报项目(课题)。

5)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 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 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7)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1) 在中国大陆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国家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 注册时间在 2021 年 6 月 30 日前。

3) 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4. 本重点专项指南规定的其他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青年科学家项目不再下设课题,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3 家。

2) “揭榜挂帅”项目(课题)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项目牵头申报和参与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

3) 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不再下设课题,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2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 号)。

4) 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3 年,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 5 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10 家。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2022 年 5 月 24 日印发